国家林草局:首批国家公园建设成效显著 推动生态成果全民共享-连环夺宝官方版下载

发布时间:2024-09-06 16:10:00丨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丨作者:丨责任编辑:

首批国家公园成立三年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保护成效,生态成果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公众。


国家林草局5日表示,首批国家公园成立三年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保护成效,生态成果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公众。我国国家公园实行分区管控,核心保护区严格管理,而在一般控制区适宜的区域,可以合理规划科普教育、游憩、生态体验等活动,游客可以进入相关区域体验感受。

国家林草局介绍,国家公园从试点探索到正式设立、全面发展,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和重要进展——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当地民生持续改善。国家公园如何显著增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首批国家公园有哪些对公众开放的线路和区域?

国家林草局林草调查规划院高级工程师叶菁:9月3日拍摄到的是一只东北豹幼崽,可能只有五六个月大,非常可爱,它在独自活动,可能是跟豹妈妈走散了,也许是“一个人”在探索……

在国家林草局一层的感知中心,大屏幕上,可以看到已接入的200多路重点监测区域实时画面。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例,国家林草局林草调查规划院高级工程师叶菁指着大屏幕说,分布在国家公园范围内密密麻麻的亮点,就是当地布设的2万余台红外相机,几乎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会拍摄到东北虎豹出没的影像。

叶菁:这是一只东北豹,捕获了一头狍子,这只东北豹表现得尤其勇猛,猎物在它嘴中一动不动,展示了东北豹作为顶级掠食者的强大与勇猛,同时也揭示了自然界中食物链的残酷现实。这是一只东北虎,在自然界中老虎的活动范围比较大,一般在100至400平方公里,最大可以达到900平方公里以上,每只老虎都有自己的领地,视频中的这只东北虎,它在树前嗅来嗅去,看看有没有其他老虎的气味,最后用尾部标记了自己的领地。

2020年7月,国家林草局正式启动建设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国家公园平台是感知系统平台的重中之重。如今,空间布局、资金项目、防火监测、资源监管等模块功能逐步完善,实现了对《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49个候选区的三维展示。感知系统只是我们观察这些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区域一扇窗,首批国家公园设立近三年来,更大的生态巨变正在公园内徐徐展开。

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张利明介绍,2023年8月,国家林草局委托中国科学院等单位50余位专家对首批国家公园建设成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国家公园建设成效显著。

张利明: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藏羚羊增长至7万多头,雪豹恢复到1200多只,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从试点之初的27只、42只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2群不到10只增长到7群42只。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实现整体保护,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连通了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生态廊道。

这份成绩单,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的增长,更是自然生态系统质量上的飞跃。四川省林草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副局长陈宗迁表示,当地通过联合陕西、甘肃林草主管部门建立三省协同联动机制,共同编制规划,开展联合巡护等工作;同时,采取健全完善法规制度、分类化解历史问题、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措施,让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

陈宗迁:今年,在石棉县公益海区域,巡护员拍摄到两只大熊猫求偶画面,并现场采集了粪便。经科学分析,两只求偶的大熊猫分别是野化放归的“淘淘”(雄性,2012年10月放归,放归时2岁)和“华妍”(雌性,2016年10月放归,放归时3岁)。这是首次采集到幼年大熊猫放归成年后,融入当地种群,参与交配繁殖的确凿证据,标志着大熊猫野化放归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大熊猫之外的金丝猴、雪豹、红豆杉等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得到良好保护。

国家公园,不是无人区。国家林草局表示,首批国家公园设立以来,附近社区民生持续改善。近5万社区居民被聘为生态管护员,年均获得工资性收入1万至2万元。实施野生动物损害全域保险、生态搬迁、入口社区和示范村屯建设、黄牛集中养殖等一批民生项目。然而,随着野生动物数量的不断增多,如何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呢?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段兆刚表示,当地在实现“虎豹归山、人虎两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段兆刚:依托“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优化红外相机布局,实行24小时预警预报,实时发布虎豹预警信息,有效提升了主动预警能力。在16个虎豹经常出没的核心区重点村屯、林场场部建设物理围栏,把居民生产生活区基本包围在里面,用最直接的方式,守住群众生命安全。我们实施虎豹等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推行了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政策。一系列措施的推行,有效降低了人兽冲突矛盾与风险,也使我们基本管住了虎,也保护了人。

为了更好地建设国家公园,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2018年,国家林草局启动国家公园立法工作,全力推进法律制定。张利明介绍,当前,国家林草局正积极配合推动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建设,加快立法进程。

张利明: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公园法(草案)》,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近期将进行一审。同时,我们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并报送国务院,形成《风景名胜区条例》修改方案,出台《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一法两条例一办法”的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

那么,在首批国家公园已经取得了明显保护成效的同时,国家公园之美,如何更好地惠及广大公众、促进全民共享?普通游客,能否进入国家公园游憩体验呢?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中心副主任安丽丹介绍,我国国家公园实行分区管控,核心保护区严格管理,在一般控制区适宜的区域,可以合理规划科普教育、游憩、生态体验等活动,游客可以进入相关区域体验感受。目前,已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都根据自身独特的自然和文化禀赋,向公众开放了丰富的线路和区域。

安丽丹:比如,武夷山国家公园有九曲溪、碧水丹山等自然景观,也有朱熹故里、闽越文化等人文资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置了10条生态精品路线和科普廊道,五指山、吊罗山、黎母山等都是知名的目的地。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规划了广元唐家河园区、雅安喇叭河园区、眉山瓦屋山园区3条独具特色的游憩线路以及11处成熟的游憩区域。希望国家公园之美,能够吸引更多国内和国际游客来深度探访。我们将继续推动完善国家公园开放条件、管理制度,打造高品质的自然教育活动,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突出生态、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感,更好地服务美好生活,构筑精神家园。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