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青海湖 高原湿地生态美-连环夺宝官方版下载

发布时间:2023-02-13 15:32:38丨来源:人民日报丨作者:何勇 姜峰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编者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指出,中国将陆续设立一批国家公园,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把约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重点建设三江源、青海湖、若尔盖、黄河口、辽河口、松嫩鹤乡等湿地类型国家公园。

近年来,我国多地多部门共同努力,加大对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即日起,本版推出“美丽中国·大美湿地”系列报道,关注各地湿地的保护与修复进程。

远山覆盖着薄雪,冬去春来,冰封待解的青海湖宛如深蓝色的宝石。曾经热闹不已的鸟岛、群鱼争渡的泉吉河,仿佛已迫不及待要告别冬日的寂静,酝酿着这片大美湿地即将到来的惊艳。

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结果,青海湿地面积7651万亩,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21.86%,包括森林沼泽、沼泽草地、内陆滩涂、沼泽地四个类型。青海省林草局湿地管理处处长马建海介绍,青海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

为保护好珍贵的高寒湿地和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景观,青海构建湿地分级保护管理体系,严格湿地资源监管体系,推进湿地保护修复体系,完善湿地监测评价体系,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构建保护体系,让湿地能休养生息

青海湖畔,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保护科科长孙建青正与同事、专家进行保护区2022年度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这是我们连续第十五年联合科研院所为青海湖‘体检’。”孙建青说。

作为青海湖特有的指示性物种,青海湖裸鲤对维持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安全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如今,裸鲤蕴藏量已从2002年的2592吨恢复到2022年的11.41万吨。

变化的关键在于保护封育。“2021年,青海省开始实施第六次青海湖封湖育鱼,为期整整10年。”孙建青说。

近年来,青海实施最严格保护,以制度体系的完善助力湿地保护修复。2017年开始,青海湖鸟岛、沙岛景区不再对外开放;2018年,黄河上游年保玉则景区永久关闭……如今,年保玉则景区原有旅游设施均已拆除,草甸复归天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鸟岛景区关闭后,鸟类繁衍生息复归安宁,种群数量不断提升。沙岛周边也逐步恢复水草丰茂的景象,实现绿进沙退。

青海湖湿地指示性物种水鸟的种类已由2017年的92种增加到2021年的97种,栖息水鸟数量较2017年的33.6万余只增加69.9%,达到2021年的57.1万只,青海湖成为中国候鸟繁殖数量最多、种群数量最为集中的繁殖地。

2021年,青海湖水体面积较2017年增大2.9%,达到4625.6平方公里;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哈尔盖河、泉吉河等8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

青海湖湿地的保护成效,源于一系列保护措施。2013年9月,青海颁布实施《青海省湿地保护条例》,此后陆续出台《青海省关于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青海省湿地名录管理办法》《青海省草原湿地生态管护员管理办法》等。去年初,青海又将“湿地保护率”纳入林(草)长制考核体系。

同时,青海加快构建湿地分级保护管理体系。青海省国家湿地公园数量从2013年的1处增长到目前的19处,其中16处已通过国家试点验收。通过划建湿地公园等抢救性保护措施,青海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全省过半的湿地面积列入保护范围。

青海还实施草原湿地生态管护员制度,在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22县区设置近千名湿地生态管护员。

深入推进保护治理,珍稀物种显著增多

除大面积高寒湿地外,青海还拥有草原、灌丛、森林等生态系统。近年来,在保护好湿地生态的同时,青海重视各种生态系统的保护,多种野生动物数量显著增长。

昆仑山口,群峰覆雪,郭雪虎驻足索南达杰烈士纪念碑前,又一次献上洁白的哈达。回头望,可可西里一派勃勃生机。

身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卓乃湖保护站副站长,郭雪虎去年带队组织了4轮共近3个月的无人区巡山任务,完成藏羚羊群大规模迁徙、产仔的平安护航。从上世纪90年代初盗猎活动猖獗,到建立自然保护区、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一体化管理……在一代代保护者努力下,2006年以来,可可西里再没响起过盗猎的枪声,藏羚羊种群数量也从不足2万只恢复到如今的7万余只。

可可西里禁止非法穿越,木里矿区种草复绿面积达23.3平方公里,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798个“问题图斑”全面完成整治……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李晓南看来,变化来自坚决扛起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使命责任,来自让最美自然享有最严保护的持续发力。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4%。随着湿地保护等工作的推进,黄河源头湿地的水源涵养能力不断提升,湖泊数量由原来的4077个增加到5849个,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56.3%,野生动物由原来的79种增加到106种。

旗舰物种频现,“自然绿肺”愈趋健康

三江源、青海湖湿地保护的显著成效,只是青海湿地这片“自然绿肺”愈趋健康的缩影。最能体现“肺活力”的,莫过于当地旗舰物种的生命活力。“了解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活动区域,对把握生物多样性整体保护状况具有全局意义。”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说。

青藏高原旗舰物种是雪豹。2020年1月,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的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红外相机记录下一只成年雪豹在大雪间行走的影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年后的同一天,这个保护区的红外相机又捕捉到雪豹影像。“而且是一只母雪豹带着两只小雪豹出现在山顶的岩石间,远处大雪封山,而它们体型健硕,说明野外过冬食物充足。”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保护部副主任刘维军介绍,这说明当地自然环境持续向好、野生动物分布丰富、生态结构趋于健康。

近年来,数字化监测水平的提升,为青海物种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效手段。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对省内典型区域的生态类型、自然景观及野生动物等进行“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实时高清视频观测。

青海湖流域生态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目前已在工程区范围内设置了包括湿地、草地、生物多样性、水文水资源等在内的276个生态监测地面定位监测站点,初步建立覆盖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监测站点体系。此外,青海还启动了环青海湖沿线4个美丽城镇和37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呵护湿地健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