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命名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公告》,内蒙古自治区科右中旗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标志着当地在探索实践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金山银山宝贵,绿水青山无价”是科右中旗人对生态重要作用的最好阐释。近年来,科右中旗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为主线,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放在首位,推进生态产业化,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惠民富民利民,绿水青山美丽画卷越铺越广,金山银山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互联网 生态 增收:刻印金色沙土上的“沙漠森林”
“沙尘暴一年刮一次,一次刮半年”曾是形容科右中旗南三苏木生态不断恶化的俗语。由于过度放牧,往年草场还没到雨水丰沛的季节就被牛羊吃光了。恶劣的生态直接影响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
近年来,科右中旗在中宣部帮扶下紧紧扭住“吃生态饭、念文旅经、做牛文章”的战略定位,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旗之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举全旗之力开展“禁牧、禁垦、禁伐”工作,开展复绿补植工作,并将牛羊赶进棚圈,让绿水青山回归,为科右中旗绿色发展打下了厚实的生态基础。截至2019年,科右中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05%,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高到63%,天然草原草群平均高度高出同期14.62厘米。
在中宣部的推动下,2019年,“蚂蚁森林”防沙治沙项目落户科右中旗,截至目前,总投资2156万元。项目计划造林4.85万亩,共涉及全旗9个苏木镇和3个国有林场。共栽植柠条苗木444万株、面积4万亩,沙棘苗木71.4万株,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
眼下,走进“蚂蚁森林”项目区,放眼望去,一排排鱼鳞坑鳞次栉比,近一尺高的树苗在寒风中摇曳,给原本沉寂的沙土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可以想象,等到下一个春天,昔日裸露的沙土地将染上生机勃勃的绿色,再不见“平沙莽莽黄入天”的萧条景色,而是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美景图。
田园风景换新颜。风沙让科右中旗人民深切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被动保护到主动保护,科右中旗已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新风尚,践行生态发展路径已成为全旗人民的共识与习惯。
特色 文化 旅游:打造“枫林草原 英雄马镇”靓丽名片
科右中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聚居旗,有着“赛马之乡”的美称,蒙古族竞技项目“男儿三艺”在这里世代相传。骑马、射箭、搏克等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科右中旗也因此获得了“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的称号,“科尔沁草原赛马节”更是被列为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科右中旗以发展马文化马产业为突破,快马扬鞭行,以地域优势助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事业融合发展。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前提下,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输出“马上文化”,同时发挥企业辐射作用,带动农牧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如今,“马上赛事”与“马上运动”已经成为科右中旗的靓丽名片。
科右中旗积极打造以莱德马业为龙头,加快形成集养马、育马、赛马、饲料加工、马匹交易、俱乐部连锁管理、马产品生产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使马上运动项目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同时莱德马业先后承办了12届“全国速度赛马大奖赛”、蒙古马大赛以及国际骑师邀请赛和常规赛,每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并先后培养和输送骑手50余名,聘用当地兽医和驯马师等专业人员、马房管理人员和马夫等岗位人员300余名。
在“立足草原、放眼世界”的新发展理念下,科右中旗保护与开发并重,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带动农户、共同富裕”的原则,鼓励并推动科右中旗莱德马产业通过创新六种扶贫模式,即入驻企业模式、资产收益模式、订单回收模式、赛事用工模式、发展饲草料基地和玉米秸秆回收模式,充分发挥企业扶贫创收带动作用。截至2019年1月底,与9个苏木镇47个嘎查签订了扶贫协议,通过马产业发展带动实现了1165户、3100名贫困人口脱贫,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别具特色的五角枫生态旅游景区,威严屹立的蒙格罕山,清澈静谧的翰嘎利湖,蜿蜒流淌的霍林河,为科右中旗马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枫林草原,英雄马镇”应运而生,让科右中旗踏上具有草原特色的民族文化富强之路。每年6月至10月间,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纷纷来到巴彦呼舒镇,通过欣赏枫林美景、体验牧村生活、品尝蒙古族美食等方式切实感受和领略科右中旗的独特魅力,不仅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还真正发挥了马产业为当地贫困户创收、就业提供渠道的积极作用。世代生长在这里的蒙古马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以永远在这片家乡的草原上肆意奔腾。
企业 协会 基地:巧手编织“绣”美新生活
三股线,一根针,在科右中旗绣娘的手里,像有了生命般在绸布上恣意翻飞,不过一会儿,一簇山杏花便在绸布上绽放开来。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刺绣文化之乡”“内蒙古自治区刺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和“中国蒙古族刺绣之乡”“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近年来,科右中旗将蒙古族刺绣与脱贫攻坚、农牧民素质提升、乡村振兴等政策方针相结合,凭借着深厚的群众刺绣基础,探索出了独特的产业模式,带动农牧民稳定增收。
通过“企业 协会 基地”的模式,科右中旗先后扶持成立了沃尔墩刺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图什业图民族手工艺协会、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完善蒙绣产业的组织架构。企业与绣工的合作以统一培训管理、统一材料发放、统一成品回收、统一收入结算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主要负责全旗12个苏木镇对接服务工作,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参加各地展销会进行产品推介。同时,建设图什业图王府刺绣博物馆,通过多角度、多元化的方式,介绍和展现民族刺绣的独特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
2017年以来,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相继打开了北京、陕西、深圳、长沙、长春等地的市场。2019年7月19日,科右中旗举行万人刺绣培训大会,10573名绣娘创造“规模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技艺展演”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由科右中旗妇女刺绣的绣工作品《芍药绽放》,被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作为礼品赠送给了马耳他国家驻华大使,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为了让非遗“活起来”,更为了让古老技艺“见人见物见生活”,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科右中旗共培训全旗12个苏木镇的农牧民14753人,带动了2.1万多名农牧民参与到刺绣产业中来,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蒙古族刺绣产业实现人均年增收2000元。
“巧手致富”,成为科右中旗脱贫攻坚路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同时,传统民族手工艺的当代活化与生产性保护,直接带动了乡风文明建设,此工程已经成为科右中旗决胜“扶贫攻坚”与建设“美丽牧区”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保障。
科技 电商 跨界:走出草原深处脱贫新“稻”路
北纬46度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是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带,科右中旗位于大兴安岭南麓,这里有从腹地流过的纯净的霍林河水、有机质丰富的暗棕土壤、20多摄氏度的昼夜温差。在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下,科右中旗的水稻质量十分优质。但是科右中旗的盐碱化土地面积也高达99.08万亩,盐碱化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农牧业生产和社会发展。
“春天白茫茫,夏季水汪汪,只听机声响,不见粮归仓。”这曾是科右中旗人民对于盐碱地的普遍印象。而如今,这片荒地长满了海水稻,在秋风中荡起金色的波浪。2018年,兴安盟成立了“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在科右中旗巴彦塔拉嘎查设置盐碱地综合利用基地,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筛选、丰产栽培研究、耐盐碱经济作物试种等试验。
9月27日,“2020年·兴安盟耐盐碱水稻测产验收暨现场观摩会”上传来好消息,经测产评估,在科右中旗种植的耐盐碱水稻亩产再破千斤,平均亩产稻谷达533.95公斤。而在几年前,这片土地上种植玉米每亩地的收入仅400元左右,现在通过种植耐盐碱杂交水稻品种,每亩收入可以达到1500元左右。
昔日盐碱地,如今米粮川。科右中旗立足资源优势,不断开发和积累盐碱地改良技术,探索盐碱地改良与脱贫攻坚的共赢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打造科右中旗农产品品牌,实现盐碱地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保护及修复与农民增产增收协同绿色发展。
为了打开国内市场,2018年,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与科右中旗政府及当地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包销4万亩优质水稻,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让科右中旗搭上互联网快车。打造全国首个数字农场,提升“兴安盟大米”的品牌影响力,成就了双金嘎查万亩水稻田的盛景,嘎查稻田选用自然灌溉,稻田间还可以养鱼等水产,按亩产1200斤稻谷来算,每亩每年能增收240元左右,嘎查年可增收240万元。
在城市化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很多人再难见“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的悠闲风光。而哈日道卜万亩绿色有机水稻打起了农业旅游的旗号,并推出私人订制农业——云养稻,可实时了解产品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一系列相关信息。游客们行走在乡间稻田的田埂上,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同时,科右中旗将音乐与稻田美景结合起来,举办了两届稻田音乐节,有力地拉动消费升级,助推当地人民增收,发挥了第一产业“接二产连三产”的作用。
增牛 改饲 农牧一体化:抓住“牛鼻子”构建绿色产业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很多人对草原的第一印象。然而科右中旗作为兴安盟唯一的牧业旗,却曾经由于过度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只见牛羊不见草。
近年来,科右中旗为提高农牧业供给质量,全力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地制定畜牧业发展战略。针对南部生态较脆弱区域,坚持“减羊增牛”策略,推进优质肉牛舍饲育肥;针对中部农牧交错地区,推广肉牛及肉羊改良育肥产业;针对北部水土资源较好的地区,坚持“稳羊增牛”方针,推进劣畜换优畜,在保持肉羊养殖优势的基础上,扩大牛养殖产业。
在“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并重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科右中旗采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划区轮牧、封山禁牧等一系列严格的措施保护环境。同时,大力推行舍饲圈养,通过黄贮补贴、粮改饲、基础设施建设等补贴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发展秸秆饲料产业,让无数人头疼的秸秆被中旗人“变废为宝”。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生产格局,同时扩大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种植面积,有效缓解了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大量的牛粪又可用于还田,增加了种粮农民收益。
为了推动全旗“牛”产业发展,改变当前粗放、不专业的散养生产经营方式。2018年,中宣部协调引进2家国内知名肉牛龙头企业,帮助科右中旗打造肉牛养殖深加工产业链,通过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化养殖,基本构筑起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畜牧产业化经营格局,让农牧民在科学的技术指导下由传统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型,助推全旗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并积极探索一条让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百姓增收的发展之路。一年多来,全旗肉牛存栏从23万头提高到33.5万头。
在科右中旗百利舸扶贫产业园区肉牛育肥基地内,近5000头肉牛被圈养在标准牛栏里,它们都经过了严格的防疫和卫生清洁,体型健壮、毛色鲜亮,十分健康。科右中旗以“改羊增牛”为总体思路,在中宣部的帮扶下,以百利舸肉牛产业园为平台,构建以肉牛产业“种养加销”的全产业链。目前,园区已经入驻山东鸿安广富畜产品有限公司、亿利源清振肉类有限公司、内蒙古侩牛犊牛物联网服务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和20多个嘎查集体经济组织。
百利舸扶贫产业园区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鼓励引导农牧民入驻园区,积极推进肉牛养殖,切实转变养牛户传统的养殖理念,提高科学养殖水平,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按照每户养殖50头母牛计算,每年可生产牛犊30头,种养结合收益每年可达35-40万元。同时,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就业务工等形式,可直接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有力促进了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作者:敏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