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由此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40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占国土面积的41.7%、却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一度比较落后的广袤草原上,方方面面的变化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40年后的今天,对于草原人民来说,曾经缺电的地区如今电器齐备、曾经交通不便的地方如今通了飞机高铁、曾经黄沙漫天的地方如今已是林草丰茂;对于内地人民来说,餐桌上的牛羊肉价格便宜了、想去草原玩可以“说走就走”了……中国网草原频道通过衣食住行等各个视角,带您回味光阴流转间,改革开放带给草原地区的变迁。
提起草原上的交通工具,千百年来不外乎“两条腿”“四条腿”和“两个轮”:奔腾的骏马应和着草原的脉动,雄健的骆驼走出丝绸之路的繁盛,牛车上载着牧民的全部家当,还有“骑着毛驴进北京”的历史记忆……在那个年代,想要在大草原上串个门是多么不易。有人说,牧民们对每一个来访的客人都会盛情款待,因为他们常常十天半个月都见不到一个外人。
多年以来,马匹和勒勒车曾经是内蒙古牧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摄影:侯洁春)
然而,改革开放40年来,不断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到达草原深处的每一个角落:公路在草原、沙漠中延伸交错,打造出一条条便捷性与观赏性兼具的景观大道;蒸汽机车、内燃机车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动车、高铁在草原上飞驰;铁路修到了欧洲,“一带一路”货运专列日渐密集;航线日益增加,只要几个小时就能从全国各地直飞草原……
建起来:路网四通八达,路边处处美景
曾经有人说,草原上处处是路,随便你怎么走,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但这也正说明了从前草原地区基础设施的不足。据统计,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全区公路里程3.7535万公里,铁路里程3803公里;西藏全区公路通车里程1.59万公里,没有铁路。
过去,草原上的路都是车轮压出来的(摄影:侯洁春)
变化,就发生在40年间。
截至2017年底,内蒙古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19.9万公里,是1978年的11倍;铁路运营总里程超过1.4万公里,是1978年的8.8倍,居全国首位;民用机场数量达到27个,实现盟市运输机场全覆盖;过境内蒙古的中欧班列目前已实现常态化运行,2017年经满洲里、二连浩特两大口岸过境的中欧班列达1877列。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2011年7月,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建成通车,填补了高等级公路的空白;全区公路通车里程由1978年的1.59万公里增至2017年的8.93万公里,增长5.6倍。
平整宽敞的公路蜿蜒在新疆那拉提草原之间(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就在今年10月,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跨省抢救在华北大地温暖上演:在内蒙古遭遇车祸的小宇泽乘坐的急救车经过多地警力疏导和无数车主让行,仅用时5个多小时就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抵达北京天坛医院。这场感人至深的“生命接力”背后有无数人的爱心,更有一条承载着希望的公路。
40年来,日益便捷的公路、铁路带来了庞大的人流、物流,大大方便了草原地区人民的生活,推动了草原地区的发展,将边疆与内地联系得越发紧密。
同时,唯有辽阔草原,才有千里风景,一条条铁路线、公路线两侧的草原风光或雄浑或秀丽,成就了无数条步移景换的“最美路线”。从内蒙古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到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再到新疆的独库公路、伊昭公路和已经是“老牌”景观路线的青藏铁路、青藏公路,总有一款适合你。
自驾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来源:啡色境界微信公众号)
快起来:从绿皮车到高铁,“草原速度”日益提升
回望改革开放之初的草原,只有慢悠悠的绿皮车逢站必停,为数不多的汽车在路况不佳的公路上颠簸,至于飞机更是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40年岁月,带给草原一次又一次的“速度”升级。
草原上的蒸汽机车时代(供图:扎赉诺尔蒸汽机车博物馆)
2017年8月3日,内蒙古首列高铁d6980次列车伴随着嘹亮的汽笛声以250公里的时速驶向乌兰察布站,内蒙古自此正式迈进高铁时代。
2018年12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首条建成的出区高铁——新通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内蒙古首次接入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高铁网。
回望40年草原铁路发展史,1979年开始在铁路上工作、如今已年近六旬的内蒙古通辽市老铁路人侯洁春热泪盈眶。他回忆说,那时的火车都是蒸汽机车,遇到大风雪就会被冻住;沿途的小站只有房框,门、窗、炉子皆无。铁路职工们到荒地里捡来玉米秸秆,晚上躺在里面取暖。后来,通辽机务段淘汰了蒸汽机车,代之以内燃机车,引进了电力机车,马上又将迎来高铁。
宽敞明亮的通辽高铁站(摄影:张力军)
40年,可以一个人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也可以让通辽车站从一个小站发展为日均编组数量可达1.8万辆的国家一等站、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东北西部最大的交通枢纽。
从没有铁路到铁路里程1.37万公里,内蒙古用了近100年,但从时速几十公里提升到250公里,不过短短数年时间。草原铁路在提速,草原铁路的发展也在提速。预计2020年,全区高铁里程达到400公里,2030年达到2600公里。
复兴号列车停靠通辽站(供图:通辽市委宣传部)
嗨起来:行者无疆,去草原就是一张车票的事儿
随着交通让草原变“小”,想要来草原游玩的人们已经完全可以“说走就走”,而牧民们也可以“说不走就不走”。
“说走就走”的是游客。如今的草原地区,想坐飞机来有机场,想坐火车来有车站,想骑行、自驾游就有停车场、房间、餐饮一应俱全的服务区和遍地开花的自驾游营地。日益发达的交通不仅为游客们打通了草原旅游的“最后一公里”,更为草原上的各族群众参与旅游业发展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珠日河自驾营地(供图:科左中旗旗委宣传部)
“说不走就不走”的是牧民。在过去的草原上,牧民们的主要出行需求之一就是放牧和转场。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牧民再也不必风吹日晒、长途跋涉,只要坐在家里轻点鼠标、手机就能在智能牧场上“放牧”,这全都是通过先进的网络和通讯技术实现的。
当然,草原上的传统交通工具——马、骆驼、爬犁、雪橇、勒勒车等也并未就此没落,而是有了更为广大的“新客户”群体——游客。无论在草原还是沙漠景区,骑上骏马小跑一圈,或者骑上骆驼穿越沙地都是游客们最热衷的体验项目,装饰华丽的马车和“接地气”的爬犁也很受欢迎。不少农牧民就是依靠着养马养骆驼或者为游客牵马、牵骆驼、赶车等实现了脱贫致富。
第十六届内蒙古冰雪那达慕暨2018中国(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上,骆驼爬犁吸引了游客的注意(摄影:许卫国)
40年来,一条条公路、铁路、航线不断延伸到草原上的每个角落,组成了一条沟通交往、强边富民之路,人员、物资、信息日益通达,为广阔的草原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关阅读: